习近平总书记说,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,让人得到智慧启发、让人滋养浩然之气。书籍是心灵的补给,生活的慰藉。阅读,使我们成为有温度、懂情趣、会思考的人。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,学院图书馆为大家甄选出一批好书,让我们以书为伴,不断追求知识、智慧和真理,在阅读中不断成长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01
《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》
本书遴选了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、文章中引用的99则诗词名句,分为谈治理、说政德、论修养、启哲思、寄壮志、抒情怀、观时地、传友谊8篇;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,并辅以“延伸阅读”和“诗词释义”,阐释诗词蕴含的背景义理和现实意义。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蕴含丰富的美学形态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观念、哲学思考,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、天下观、道德观、社会观,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。本书通过诗词名句这种辞约义丰、朗朗上口的形式,更广泛、更有效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品位,让更多人更深刻地感受人民领袖的思想伟力的一部佳作。
02
《为国铸盾——中国原子弹之路》
本书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,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,在国力极度薄弱,工业基础、科技基础几乎空白,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、高瞻远瞩、英明决策,钱三强、朱光亚、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、科技工作者、解放军指战员、工人等无私奉献、奋力拼搏,在党的领导下,全国大协作,共同攻坚克难,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。
03
《西方设计史上的中国风》
“17—18世纪,西方设计史上曾流行过一种特殊的装饰风格,称为‘中国风’(chinoiserie)。中国风是西方对东方的浪漫想象与异化表达,借鉴了同一时期中国外销艺术品风格。这种风格在18世纪后期衰退,但其余韵一直延续到今天,对西方装饰艺术产生过一定影响。该书对西方设计史上的中国风进行了专题讨论,包括其兴起的时代背景,设计的风格来源、时代变迁、地域特色、衰退与复兴等,梳理其脉络,分析其特征,并与时代的发展进程相联系,有助于读者了解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对话,更好地了解中国与世界。”
04
《敦煌吐鲁番丝绸研究》
该书内容丰赡,图文并茂,全方位展示了对于敦煌、吐鲁番丝绸文物研究的国际前沿理论成果。内容包括四个主要方面:一、总体性论述与思考;二、敦煌丝绸文物研究;三、吐鲁番丝绸文物研究;四、书评。本书以敦煌、吐鲁番丝绸为切入点,讲好丝路故事。既包括了对于丝路之绸研究的框架性理论思考,又有对于敦煌吐鲁番丝绸艺术的个别专题性研究,如敦煌吐鲁番丝绸文物、纤维和染料、丝绸传统工艺、丝绸服饰等丝织品、文献古籍史料和丝绸纹样图像艺术等等。
05
《对话时代: 铸造新质生产力的强国之路》
经济学家朱嘉明、中国大模型领域知名女科学家林咏华、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、脑机接口领域知名专家陶虎、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、量子卫星总指挥王建宇等业界专家,深度解析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、量子科技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,探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、趋势与挑战以及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等问题。